中文题名:【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7月1日)
英文题名:
基本信息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关联能源:
适用范围

内容整理:IEEE PES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技术委员会


 2022年7月1日 

【政策: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工业用能多元化、绿色化。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鼓励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

 

【政策:四部门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意见》的实施意见】

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开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船舶试点。推动新能源车辆应用。制修订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制定新造船舶能效设计指数要求并研究纳入技术法规,引导行业选择和使用高能效车船。推广智能交通,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交通运输业态融合发展。

 

【政策: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光储直柔一体化试点。推广光储直柔、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智慧交通、交通能源融合技术。加快新能源车发展,逐步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有序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探索开展中重型电动、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

 

【地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发布】

2025年末,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推动在“三城一区”等区域建立充电示范区。完善需求响应和负荷调控技术平台功能,研究制定市场运行规则及支持政策,引导全市各行业电力用户参与虚拟电厂构建。挖潜电力调峰能力,建立调节性(可中断)电力负荷资源库,充分挖掘电动汽车、电采暖、空调、储能等柔性负荷,并探索5G基站、充换电设施等潜在可调节资源共同参与,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力争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3%—5%。

 

【地区:上海发布《聚焦临港核心区打造上海 “全球动力之城”实施方案》】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集成式驱动电机及电控等。突破高性能动力电池、IGBT功率模块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突破大规模储能等核心技术,加快重型燃气轮机装备等动力产品试制,推动大型直驱海上风机等规模化量产,打造新能源动力产业及应用示范基地。

 

【地区:浙江发布《关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将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低碳生活体系等7大体系。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鼓励有条件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和天然气分布式发展,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电力发展机制。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新能源化,优先采购提供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服务。

 

【地区:《河南省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实施方案》印发】

推进增量配电试点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鼓励新能源就近接入。下发7个示范项目,规模2.88GW,其中光伏规模580MW,风电规模2.3GW,储能配置896MW/2992MWh,个别项目搭配压缩储能与配套制氢。到2025年建成一批高比例消纳新能源的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地区:《甘肃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

推动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机场等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推动运输工具绿色低碳化,积极扩大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持续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清扫等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

 

【地区:《重庆市“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 加快调节电源建设,提高灵活调节电源比例。按照全市调峰需要适时开展天然气调峰电源建设。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建设,推动储能设施向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提供服务,鼓励风光储电站一体化发展,支持在关键节点布局电网侧储能,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发展。

 

 【地区:《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布】 于1至2年内,完成不少于10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智能化改造,推动智慧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末端无人配送等示范应用场景逐步落地,实现城市云平台、城市基础服务平台等基本建成;3至5年内,形成累计500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测试道路,形成一批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规范,实现应用场景基本落地。


往期【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链接: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6月24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6月17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6月10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6月3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5月27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5月20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5月13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5月6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4月29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4月22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4月15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4月8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4月1日)电脑端  手机端  


关联标准
替代标准
引用标准
标准分类号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