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8月12日)

发布时间: 2022-08-16 09:17:57   作者:   来源:

内容整理:IEEE PES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技术委员会

【政策: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在保障运输安全前提下,鼓励在封闭式快速公交系统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营活动,在交通状况简单、条件相对可控的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在点对点干线公路运输、具有相对封闭道路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活动。

 

【政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核电、海洋能等装备安全认证和性能认证,加强燃油、天然气、氢能、充电桩、新型储能设施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入网、氢能等低碳和新能源领域积极提出合格评定标准、规则方案。

 

【政策:工信部将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和行业急需标准】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将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地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发布】

建立一个覆盖全市的设施网络,支撑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需求,到“十四五”时期末,力争北京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其中居住区自用和公用充电桩达到57万个,单位内部充电桩达到5万个,社会公用充电桩达到6万个,业务专用充电桩达到2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中心城区社会公用桩快慢充比例不低于2:1,其他地区社会公用桩快慢充比例不低于1:2。到“十四五”末北京平原地区将建立3公里找到桩、核心区0.9公里找到桩的公用充电设施网络。

 

【地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发布】

到2025年,积极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新增能源消费量优先由可再生能源保障。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4.4%以上,本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435万千瓦,外调绿电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

 

【地区:《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印发】

鼓励企业用户充分利用分时电价政策、容量电费机制,主动削峰填谷,减少尖峰电费支出;鼓励用户侧新型储能设施聚合利用,发挥削峰填谷作用,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和需求侧响应,实现源荷双向互动。利用峰谷电价政策,促进用户侧储能发展。推动新型储能以独立电站、储能聚合商、虚拟电厂等多种形式参与辅助服务,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

 

【地区:浙江发布《关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重点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含换电站)及加氢站建设,充电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和运维,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关键零部件及技术攻关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培育。

 

【地区:《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探索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应用,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省电化学等新型储能规模达到300万千瓦。

 

【地区:重庆发布《“十四五”能源规划任务分解实施方案》】

建立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放开发用电计划。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推动储能、调峰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推进新能源“隔墙售电”就近交易,积极探索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制度,健全分布式电源发电新机制,推动电网公平接入。优化峰谷电价政策,引导电力需求侧管理,争取到2025年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以上。

 

【地区:《河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

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引导工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智慧能源管理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加大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力度,增加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等充电桩建设力度,2022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快速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到2025年,除应急保障车辆外,全省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

 

【地区:河北六部门发布《河北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加快加氢站、交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加快车船用LNG发展。

 

【技术:美国企业研发新型液流电池,能量密度比锂电池高23%,成本仅其一半】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旗下的初创企业Influit Energy研发出一种不易自燃、可快速充电的新型液流电池,这种液流电池的核心是该公司独创的“纳米电力燃料”,主要针对车辆和飞机,为目前的电池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往期【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链接: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8月5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7月29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7月22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7月15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7月8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7月1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6月24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6月17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6月10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6月3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5月27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5月20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5月13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5月6日)电脑端  手机端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每周快讯(2022年4月29日)电脑端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