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国重点煤矿矿井涌水量约为16.4亿m ,煤矿自用量2.1亿m ,利用率12.8% ,吨煤涌水量2.43m ;2000年我国重点煤矿矿井涌水量约为17.2亿m ,煤矿自用量5.1亿m ,利用率29.6% ,吨煤涌水量2.23m ;到2005年,全国煤矿矿井涌水量约45.4亿m。,吨煤涌水量平均为2.07m ,利用率43.8%。
根据2005年煤矿矿井水排放情况,各矿区矿井水排放量差距较大,矿井水排量大的矿区主要集中在中南、华北地区,这两个地区矿井水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西南、华东、和东北产煤区排放量较少;西北产煤区矿井水排放量最少,吨煤涌水量只有0.97m 。
1)煤矿矿井水水质及分布特征
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对煤矿矿井水收取排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1994]1005号)的精神: “鉴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抽放的矿井水污染物成分主要是煤粉、岩粉等悬浮物,一般不降低水体水质,并且大部分用于矿区生产、生活和农灌”,“不属于污水排污费的征收范围”。因此煤矿矿井水不属于污水。
我国煤矿矿井水6o%以上为含悬浮物型,特别是在东北、华北等地,水质较好、pH值为中性。只需稍加处理和消毒即可达到生产、生活用水的标准。
高矿化度矿井水指溶解性总固体高于lO00mg/L的矿井水,我国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含盐量一般在1000—3000mg/L。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内蒙西部、新疆的大部分矿区,以及淮海平原、东北、华北、华东的部分矿区。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缺水现象严重,水质较差,一定要做好采煤保水工作。
酸性矿井水指pH值小于5.5的矿井水,主要分布在南方矿区,川、贵、粤、湘、鄂、桂、浙和闽等省。北方缺水矿区分布较少,但部分煤矿如乌达、铜川、枣庄、淄博、义马等也有酚l生矿井水。
据统计,2006年全国煤矿矿井涌水量约在42亿m3,矿井水处理利用率在26%左右。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8月发布的《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到2010年,全国煤矿矿井水利用量将达到36亿m3,利用率达到70%。矿井水处理利用实用技术是提高矿井水利用率的有力技术保障。矿井水水质状况随煤矿开采的品种、类型、方式以及煤矿所处的区域和地质构造等不同有较大的差异。矿井水经处理后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矿区生产、绿化、防尘等用水;矿区周边企业的工业补充用水;矿区周边农田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在矿区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是一项综合过程,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矿井水处理,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对矿井水进行资源化处理,既可减少排污,又可节约水资源,缓解矿区缺水的严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