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开始下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速仍大于GDP增速的大环境下,节能减排的压力日益凸显。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生产改造、研发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科普知识教育等都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方式。从节能减排技术的角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能源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大力开发和使用也是有效的节能减排手段。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缺乏针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系统、完整、科学的梳理、介绍和评价,相关的政策、标准和示范工程等由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颁发,缺少统一集中、内容权威全面的平台。
节能减排·中国网站的总目标是打造节能减排方面中国第一品牌专业网站,核心目标是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各类能源用户提供最直观便捷、全面权威的节能减排技术、政策、标准、咨询等内容。服务对象包括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公众,可以为能源消费企业(特别是电能消费企业)提供个性化节能减排方案。
总目标:
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高效开展
打造节能减排方面的中国第一品牌专业网站
核心目标:
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对象: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公众
为能源消费企业(特别是电能消费企业)提供个性化节能减排方案
服务对象:
政府决策层的相关部门
形成对当前的技术发展、政策标准制定的直观印象
创造信息发布、宣传介绍、示范工程推广等内容的综合平台
能源企业
能源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消费等环节中的所有企业或个人
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政策查阅、标准比照等功能
全面、快速、准确地查询信息,便于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相关科研院所
提供国内外最新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动态和进展
便于发布最新科研成果和实例、交流科研动态
公众
提供生活中节能减排基本知识、技巧的科普和宣传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
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可产生各种能量或可做功的物质的统称,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本套能源供应体系采用的能源分类是依据世界能源委员会(WEC)提出的“固体燃料(Solid Fuels)、液体燃料(Liquid Fuels)、气体燃料(Gaseous Fuels)、水能(Hydropower)、核能(Nuclear Energy)、电能(Electrical Energy)、太阳能(Solar Energy)、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风能(Wind Energy)、海洋能(Ocean Energy)和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的分类方式,按照能源流通的方向,将能源体系划分为能源供应、能源存储和运输、能源消费三个方面,分解出在各自生产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环节。
节能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
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经济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生产改造:推动企业降低单位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改进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 能 源: 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技术开发: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
科普培训: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减排方式:
生产过程中:根据能源消耗过程中污染物和废弃物产生的机理,对各环节进行加工或再利用。如:燃煤发电机组脱硫,油田伴生气的回收。
生产过程后:充分处理废气、废水、废渣,减少直接排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专项考核的两项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 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二氧化硫(SO2): 酸雨的主要诱因,由煤和石油等能源所含的硫化合物在燃烧时生成。
2007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减排的范围界定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城市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