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在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河南天寇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生产能力达到102万t/a;并从2002年开始,先后在东北三省以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河北等9个省分2期进行了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旧。但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大规模推广应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显然存在着原料供应的瓶颈问题,长远来说,必须开发非粮作物的能源作物。为保证原料来源,我国开展了非粮食能源作物一甜高粱培育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利用甜高粱茎秆汁液和纤维素废弃物等生物质制取乙醇的技术工艺。我国在黑龙江省已建成年产5 000 t的甜高粱茎秆生产乙醇示范装置,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开发的基础,但在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燃料技术方面还存在技术尚不成熟,如预处理、纤维素酶和多糖发酵等关键性问题尚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