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会员登录 申请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颗粒与炭化成型技术国外应用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3-29     来源: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压缩燃料成型技术,并研制了螺旋式成型机。在温度为80350℃和压力l0 MPa条件下,能把木屑和刨花压缩成固体成型燃料。日本于50年代从国外引进成型技术并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棒状燃料成型机及相关的燃烧设备,并发展成日本压缩成型燃料的工业体系。从80年代开始,日本对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进行了探讨,对压缩过程中的动力消耗、压模的结构与尺寸、压缩燃料的含水率、压缩时的温度、压力以及原料的颗粒大小等进行了实验研究,进一步改进了压缩成型燃料设备,使成型燃料更为实用化。1984年日本的生产厂家达172家,生产总量达26t70年代后期,由于出现世界能源危机,石油价格上涨。西欧许多国家如芬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也开始重视压缩成型燃料设备的研究。法国开始时使用秸杆压缩粒作为奶牛饲料,近年来也开始研究压缩块燃料,而且由多种林业废弃物生产的压缩料已达到了实用阶段。由比利时研制成功的T117型螺旋压块机,其设备的主要性能为:压块燃料的出模温度180℃,轴向压缩力大于686 kN,压块的移动速度l 7002 500 mm/min,耗能量4555 kwht,压块燃料的低位热值18197 MJkg,燃料外表面有一层自然纤维保护膜。在芬兰,许多科研和生产单位的专家认为,经压缩成型后,压缩粒的热效率可达70%。压缩粒既可在固定的生产厂生产,也可在移动式的生产设备中生产,移动式生产可以在生产秸杆等生物质的产地进行,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德国研制的KAHI系列压粒机可生产直径为340 mm的压缩颗粒,所用电机的功率为20400 kW,能耗为1540 kWht

亚洲除日本外,泰国、印度、菲律宾等国从80年代开始也先后研制成了加粘结剂的生物质压缩成型机,到1995年印度已有大约70套成型机投入了使用。

国际上许多国家均生产大功率环模制粒机,但仅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生产大功率平模制粒机。德国卡尔公司对平模制粒机进行了近百年的研究,并生产各种系列的平模制粒机,广泛用于饲料生产和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