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会员登录 申请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传统运输方式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发布时间: 2011-03-31     来源:

1.         液下装车

  为防止出现当装油鹤管位置高时,喷射油品的强烈搅拌作用,使罐内气体空间油气浓度迅速上升并很快接近饱和浓度,造成排到罐外油气平均浓度高、损耗大的现象,可采取了液下装车的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鹤管(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输油缸管口能够直接到达槽车底部,且油品从管口侧向分油口水平流出,不仅大大减轻了对车壁的冲击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液流对油品液面的强烈冲击和搅拌作用,使槽车内气体空间的油气浓度长时问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只是在装车即将结束时才达到最大浓度,故而可以较好地实现降低装车损耗的目的。

2.         浸没式装油方式

  把鹤管插入罐车底部, 在整个或绝大部分装油过程中, 鹤管出油口都处于液下, 叫做浸没式液下装油口(简称浸没式装油或液下装油)。

3.         密闭式装油方式配备油气回收技术

  油气回收技术——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和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以这三种技术为核心又派生出了许多种油气回收技术,例如,吸收加吸附法、吸收加冷凝法、吸附加冷凝法等。

1)         密闭式装油方式:

  为了解决高浓度油气不断从槽车帽口逸出而造成一定的损耗问题,采用了密闭装车。即在帽口增加一个厚度150mm的耐油橡胶密封垫,与鹤管下部的钢质密封盖板固定在一起,靠鹤管自身的重力把密封垫紧紧地贴合在帽口上,从而达到密封油气的目的。这样一来,装车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就无法扩散到大气中去了。

2)         油气回收技术:

  槽车内产生的油气通过密封盖内侧的气相出口汇集到油气线输送到油气回收装置集中回收处理。该装置采用常温柴油作吸收剂,能较好地吸收油气中的轻烃组分,回收部分凝结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油气挥发而导致的装车损耗。

3)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

  利用活性炭、硅胶或活性纤维等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油气通过活性炭等吸附剂,油气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然后再经过减压脱附或蒸汽脱附,富集的油气用真空泵抽吸到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而活性炭等吸附剂对空气的吸附力非常小,未被吸附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4)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

  根据混合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来进行油气和空气的分离。一般用柴油等贫油做吸收剂。一般采用油气与从吸收塔顶淋喷的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剂对烃类组分进行选择性吸收,未被吸收的气体经阻火器排放,吸收剂进入真空解吸罐解吸,富集油气再用油品吸收。

5)         冷凝法法油气回收技术:

  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直接转换。冷凝法是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差异,通过降温使油气中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蒸汽冷凝成液态,回收油气的方法。一般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使之凝聚为液体回收,根据挥发气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来确定冷凝装置的最低温度。

4.         喷淋技术

  油品储存温度愈高,油料蒸发愈严重。因为高温会加剧成品油的汽化和储油罐内压力的增大,导致油罐呼吸频率增加和呼吸量增大。所以用喷淋技术可以降低油罐温度,减少损耗。喷淋装置油罐上装设的一种水冷却降温设施。在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对地面油罐不断均匀地进行喷淋水冷却,水由罐顶经罐壁流下,使冷却水带走油罐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降低油罐气体空间温度,使昼夜油面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大大减少油罐小呼吸损耗。用喷淋水冷却,且在罐顶和侧壁铺挂石棉水泥板,油罐表面的涂料颜色等

5.         附属设备

  浮顶罐:浮顶储罐分为浮顶储罐和内浮顶储罐(带盖内浮顶储罐)。

  浮顶储罐的浮顶是一个漂浮在贮液表面上的浮动顶盖,随着储液的输入输出而上下浮动,浮顶与罐壁之间有一个环形空间,这个环形空间有一个密封装置,使罐内液体在顶盖上下浮动时与大气隔绝,从而大大减少了储液在储存过程中的蒸发损失。采用浮顶罐储存油品时,可比固定顶罐减少油品损失80%左右。

  内浮顶储罐是带罐顶的浮顶罐,也是拱顶罐和浮顶罐相结合的新型储罐。内浮顶储罐的顶部是拱顶与浮顶的结合,外部为拱顶,内部为浮顶。内浮顶储罐有固定顶,能有效地防止风、砂、雨雪或灰尘的侵入,绝对保证储液的质量。同时,内浮盘漂浮在液面上,使液体无蒸汽空间,减少蒸发损失85%96%;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着火爆炸危险,易于保证储液质量;由于液面上没有气体空间,故减少罐壁罐顶的腐蚀,从而延长储罐的使用寿命。

  呼吸阀档板:呼吸阀档板装在油罐呼吸阀和阻火器的下面,以减少油料蒸发损耗,是当前储运行业普遍推广的节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