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会员登录 申请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国内应用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3-29     来源:

 1、近几年来太阳电池产量迅速增长。

1958  开始研究太阳电池

1971  首次将光伏电池成功应用于东方红2号卫星

1973  开始太阳电池地面应用

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由于成本高,太阳电池在地面的应用非常有限。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成本的降低,太阳电池开始向工业领域和农村电气化应用发展,市场稳步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制订光伏计划。

2、除硅原料外,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光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资本不断进入。

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除硅原料产量比较小外,从硅片—电池—组件—应用都出现了一些龙头企业,并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原先呈倒金字塔结构的产业链正回复平衡。

光伏行业成为投资的宠儿,很多优秀的企业都开始涉足。如万向集团、精功集团、杉杉股份等。

3、硅原料短缺,90%以上依赖进口。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对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据了解,全球2004年多晶硅产量为2.8万吨,我国产量仅为57吨,占0.2%2005年全球产量为3.2万吨,我国产量仅为80,0.25%2006年全球多晶硅有可能达到3.8万吨,我国可能达到400吨,占1.05%2005年我国太阳电池行业对硅原料的需求约1729吨,2006年约为3640吨,因此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4、我国光伏市场发展缓慢,主要为边远地区的应用。

2005年,我国累计装机量约70MW,其中约有54.3%属于商业化的市场(通信工业应用和太阳能光伏产品),另外的45.7%则属于需要政府和政策支持的市场(包括农村电气化和并网光伏发电)。

5、企业竞争日益加剧,进入规模、成本、质量、技术竞争时期。

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产能急剧扩张,而且还在继续扩张,导致企业竞争加剧。原材料的短缺及其价格的高企已经对一些企业构成了威胁,但随之而来、更为严峻的考验还有市场。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市场主要取决于发电成本,成本能降下来,则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否则一味地依赖政府的补贴和补助,无法实现市场化,也只是解一时之需。要降低发电成本,大规模、新技术、高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