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会员登录 申请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基于微结构通孔阵列平板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技术

发布时间: 2016-01-16     来源:

 

 

目录:
一、技术名称
二、技术类别
三、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
四、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情况
五、技术内容
六、主要技术指标
七、技术鉴定情况
八、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九、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
 
内容:
一、技术名称:基于微结构通孔阵列平板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技术
二、技术类别:零碳技术
三、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建筑行业 太阳能热利用
四、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情况
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约有3000多家,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到6390万m2和25770万m2。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真空管集热器和平板集热器两种类型,其中平板集热器的市场份额约占20%。该技术采用以微热管阵列为基础的新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目前已在国内市场应用约6万台,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五、技术内容
1. 技术原理
该技术采用改进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方法,用平板热管和集热水箱进行太阳能集热,其中平板热管为金属材料经过挤压或冲压成型的两个及以上并排排列的通孔阵列平板结构,通孔内灌装液体工质,并将平板热管两端密封封装形成,可以将通孔两端也密封封装从而形成独立工作的微热管;集热水箱包括导热内胆和保温层。将平板热管的冷凝段与集热水箱的导热内胆外壁面接触,平板热管冷凝放热经导热通过集热水箱的导热内胆外壁传给集热水箱产生热水。该技术提高了系统集热效率,较好地解决了平板热管腐蚀、表面结垢以及平板热管与集热水箱之间密封等问题。
2. 关键技术
(1)微热管阵列技术
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框架内设置相互连接的微孔管群,以提高各微孔管的强度,并改善传热性能;
(2)高效吸热涂层技术
采用磁控溅射形成高选择性吸收涂层——吸热膜,具有高透光率、高耐候性,且易于实施,可保障集热器的高效运行;
(3)热交换水路设计技术
将微热管固定在吸热膜背面,再紧贴于循环水管上,利用微热管的吸热传热特性,将热量快速传递到水管,将水加热;
(4)吸热部件与水路干式接触技术
由于微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光热转化效率。另外,吸热部件与水无需直接接触,就可以实现热量快速传导。
3. 工艺流程
新型平板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新型平板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微热管阵列结构示意图见图2。
 
图2 微热管阵列结构示意图
六、主要技术指标
1.日有用得热量:11.2MJ/㎡;
2.吸热体涂层,红外发射率:0.07,吸收比:0.95;
3.热损系数:≤4.7W/(m²•oC);
4.瞬时效率:≥0.82;
5.耐压性能:≥0.9MPa。
七、技术鉴定情况
   该技术已获得5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八、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典型用户:湖南民政学院、常德市第五人民医院、澧县妇幼保健院、湖南立中直业澧县银谷国际等。
典型案例1
案例名称:南通通州华通投资有限公司员工宿舍太阳能热水工程
建设规模:12吨太阳能热水工程。建设条件:电、水至施工现场,平板集热器安装在南面屋顶斜面,倾角45o。主要建设内容: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主要设备为65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及12吨水箱。项目总投资18万元,建设期为4个月。年减排量约70tCO2,年节电产生经济效益9.2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年。碳减排成本为60~150元/tCO2
典型案例2
案例名称:澧县银谷国际第三期12#楼阳台分户式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工程
建设规模:121台阳台分户式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工程。建设条件:电、水至施工现场,平板集热器安装在南面屋顶斜面,倾角45o。主要建设内容:安装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设备为新型微热管式平板集热器,夹层承压搪瓷水箱。项目总投资40万元,建设期为6个月。年减排量约140 tCO2,年节电产生经济效益17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5年。碳减排成本为60~150元/tCO2
九、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建设方面,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热水器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未来5年,该技术可推广应用150万台(套),预期推广比例占整个热水器市场的2%,可形成年碳减排能力160万吨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