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现状
中国的核工业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八十代初核电开始起步。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1985年3月正式开工,1991年12月并网发电。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兴建的大亚湾核电站两台90万千瓦机组,于1987年8月开工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九五”期间有4个核电项目8台机组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中国通过6个核电项目11台机组的建设,现已形成基本配套的核动力、核燃料科研开发工业体系;积累了科研、设计、建设、运行等一整套宝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设计和工程建设队伍,建立了一批大型实验台架,进行了大量科研攻关和设计研究。
我国核应用技术尚处于产业化的初始阶段,核技术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种类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足、政策环境不完善,无论技术水平还是经济规模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产业规模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都比较低。
b) 我国核技术发展的趋势
国家发改委已将核应用技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其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化现实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国在目前条件下,经过努力使核技术的产业规模占到GDP的1%,亦即年产值1000亿元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核能作为可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2020年后将可能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发展。我国在铀资源、核废物处理处置、核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等方面将面临着与国际社会同样的压力,在国际上主要核国家发展第四代核能技术的背景下,未雨绸缪,开展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