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潮汐电站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了1958年前后、70年代初期和80年代3个时期建设,至80年代初共建设有76个潮汐电站。在80年代运行的有8座,目前还在运行的潮汐能电站只剩下了3座,分别是:总装机容量3 200 kW的浙江温岭的江厦站、总装机容量150 kW的浙江玉环的海山站、总装机容量640 kW的山东乳山的白沙口站。
我国是世界上建造潮汐电站最多的国家。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是浙江临海的汐桥村潮汐电站,早在1959年建成,总容量60 kW。位于浙江乐清湾的江厦潮汐电站首台500 kW机组1980年开始发电,1985年全部竣工,总装机容量3 200kw,电站属于单库双向运行方式,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潮汐电站。我国还有福建幸福洋(1 280kw,1989年投入运行)、山东乳山自沙口(640kw,1978年投入运行)、浙江象山岳浦(150 kw,1971投入运行)、浙江鱼宦海山f150 kW,1975年投入运行)、江苏太仓浏河(150 kw,1976年投入运行)、广西钦州果子山(40 kW,1977年投入运行)等潮汐电站。
我国沿岸的潮汐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东海沿岸,又以福建、浙江两省最多,合计装机容量为1 925万kW,年发电量为551亿kW·h,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8.3%。并且两省内的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几个大海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