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环保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在1991年启动了绿色照明项目,通过联合社会各界参与者以签署备忘录的形式,鼓励参与者提高照明能效,节约照明用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参与者承诺在项目实施的5年内将至少90%的照明设备更新为节能产品。截止1997 年,该计划实现照明节电70 亿千瓦时。项目实施到后期逐步扩展到建筑整体节能, 并在1998 年正式融入到“能源之星”建筑节能计划中,与墙体绝缘、建筑设备节能、室内电器节能归为一体。凭借“能源之星”在美国公众中的强大品牌影响,绿色照明工程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广泛的推广。在2001 年“能源之星”实现照明节电800 亿千瓦时,相当于标准煤2880 万吨。
20 世纪90年代,欧洲的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开始组织实施绿色照明活动。2000 年年初,欧盟联合各成员国的能源主管部门正式发起了欧盟绿色照明计划项目。该计划属于非强制性的推广环境保护计划,资金投入按国别分开考虑。项目鼓励成员国的非居民用电者自愿参与,向欧盟承诺为拥有的新建筑安装高效照明系统,5 年内完成对全部低效照明系统的更新改造, 并由参与者成立工作组,定期向欧盟联合研究院(JRI of EU)提交项目监测数据。同时每年举办照明节能颁奖会,鼓励参赛者推出高效照明系统和技术设计以及改造案例参加评选,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通报表扬。欧盟“绿色照明计划”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 年2 月至2006 年。这一阶段有80 多个团体组织参与,成立了15 个能源管理机构。第二阶段:2007 年至2020 年,目标减少能耗量20%。2008 年,制定出针对办公场所和街道照明设备的节能要求,将城市照明纳入到整个节能减排的战略中去。2009 年前, 在个人家庭中推广使用节能灯泡,逐步淘汰白炽灯泡。欧盟发起的绿色照明国际研讨会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第六届是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作在上海召开,宣传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了中国绿色照明与国际绿色照明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
全球环境基金(GEF)和国际金融公司资助的高效照明项目发起于2000 年,2003 年完成第一期运作, 集中在7 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捷克、匈牙利、拉脱维亚、秘鲁、菲律宾及南非)的公众宣传、标准制定、标志推广、电力公司和能源服务公司激励计划等领域。2004 年我国的中标认证中心(原中国节能认证中心)接管了项目二期的运作,内容包括: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高效照明产品认证及推广。任何照明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都可以向ELI 质量认证机构提交ELI 认证申请,ELI 质量认证机构将根据ELI 认证技术规范要求,对申请方提交的申请材料和检测报告(由认可实验室出具)进行审查和评估。获得ELI 认证的申请方可以使用ELI 认证标志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