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短缺现象严重。照明用电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2%,而采用高效灯代替普通白炽灯可节电60%-80%,因此照明节电是解决中中国电力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得到了政府的社会的充分重视。在近些年来,中国紧跟世界发达国家步伐,绿色照明工程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应用。
绿色照明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国际交流,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资金援助的基础上,1996 年我国发起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项目”,制定发布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作为九五期间重点项目之一“中国绿色照明工程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2000 年年末,我国主要高效照明电光源产品的产量超过10 亿只,荧光灯与普通白炽灯的比例从1995年的1:6.25 上升到了1:3.2,实现照明节电量257 亿千瓦时[3]。这一阶段的工作也为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在我国的持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五期间,绿色照明工程依旧得到了极大地重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在2000 年8月得到GEF 理事会的批准,并获得GEF813.595 万元的赠款资助。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广泛消除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的市场障碍,减少CO2 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 实现到2010年可降低照明用电10%的节电能力。基于项目的调查数据测算表明,“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自2001-2005年,累计实现照明节电333.04 亿千瓦时,提前5年达到项目文件的2010年的节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