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会员登录 申请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燃料电池国内应用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3-31     来源:

 

我国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上的研究工作是在“八五”、“九五”期间开展的。现在国内不少单位在进行SOFC 相关技术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工作集中在电解质材料合成及薄膜化、电极材料合成与制备、密封材料及相关测试表征技术方面。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800 W 的SOFC 组,并进行了发电试验。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研制数千瓦级SOFC 发电系统的能力。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的研究工作。在阴极、阳极、LiAlO2 粉料、电解质隔膜、双极板等关键材料和部件的制备,在电池组的设计、组装、运行和电池系统总体技术的开发上,取得了突破。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1 kW MCFC 组的发电试验。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研制数十千瓦级MCFC 发电系统的能力。
国内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 研发上比较有影响的单位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电池组最大功率都可以达到30 kW以上,目前,我国已具备研制75 kW以上,可用于电动汽车发动机的PEMFC 动力模块的能力。
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的研发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各具特色。
总体而言,我国燃料电池集成度较低,很难以产品形式与用户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