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把数字化建设作为变革生产组织方式、油田管理方式和控制投资、降低管理成本的法宝,在新建油气田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加快老油田数字化改造升级。员工们真正感受到了“听数字指挥,让数字说话”的现代化油气田管理模式的魅力。
继2003年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之后,长庆油田2007年达到2000万吨,用4年时间实现前33年的发展规模,成为中国陆上油气增长后发优势强劲的油田。特别是近两年来,油气生产步入跨越式发展,每年新增油气产量接近500万吨,净增长量相当于每年给国家贡献一个中型油田,成为中国石油最现实的油气上产区域。
今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以后,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要达到5000万吨,传统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 “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数字化管理在长庆应运而生。
长庆油田推行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油藏管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结合长庆油田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集成、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技术和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提升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从而达到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苏里格气田开发是长庆创新实施数字化的典型。实施数字化管理前人工巡井是3天1次,如今控制平台可实现每5分钟电子巡井一次,巡井频率是人工巡井的800多倍。这个气田将来生产规模达到200亿立方米以上,建设的气井和集气站将分别达到上万口、120座,数字化管理可将用工的目标控制在2000人以内。数字化给长庆人观念带来革命性变革,成为长庆油田实施低成本战略、加快油气田开发的驱动力。
活管理之血
按照发展规划,长庆油田 2015 年要实现油气当量5000 万吨,并将用工总量控制在目前的7万人以内。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5000 万吨发展目标并控制用工总量?这是摆在长庆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而集生产指挥、综合分析决策、措施方案自动生成的数字化管理就成为长庆油田实现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的介入使油田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数字化管理,凭借高技术手段,少量的前期投入,节省了人力资源,实现了高效管理。以管理幅度横跨陕、甘两省的输油二处为例,管理管线由2003 年的1 条增加到了目前的5 条,长度由原来的200 公里增加到了目前的近1000 公里,而管线打眼案件则由2003 年的500 多起,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 起。
降成本之压
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投资、降低成本,已经成为长庆油田实施低成本战略应对金融危机
的一大法宝。有专家算了一笔账:以苏里格气田一座集气站(辖井50 口)为例,在传统的人工管理时代,每3 天巡井一轮次,需要4 名员工、两台车,每年运行费用约50 万元左右;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每年每个站可节约运行费用25 万元。如果按苏里格200 亿立方米开发规划计算,120座集气站一年就可节约运行费用3000 万元左右。
增企业之效
数字化建设不仅构建了现代化高智能的管理系统、降低了生产建设成本、减轻了员工的负担,
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效益。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长庆油田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油气产量节节攀升,今年前7 个月长庆共生产油气当量1759.77 万吨,同比增长23.28%,创油田39 年来历史同期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