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会员登录 申请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生产管理系统节能减排经典案例

发布时间: 2011-03-31     来源:

     健全油井日常管理新模式,严格执行“ABC”分类管理法。我们把此法作为精细分析油井变化,动态管理生产的平台和框架,作为保持生产稳定的手段,教育员工深刻正确认识它要重要作用和操作方法,严格建立和不断完善执行制度和实施细则。在油井分类上。我们要求各个采油作业区,规定按照单井月平均日产油量作为标准,A类井是大于等于3吨的,B类井是小于3吨大于15吨的,C类井是小于15吨的。要求各个计量站也按单井月平均日产油量排序,A类井要占总井数20%,B类井占总井数30%,C类井占总井数50%。同时规定新井、措施井刚开井一个月内都按A类井管理,检泵井刚开井10天内按A类井管理,问开井按C类井管理。通过每月核实产量对油井重新定档分类,A类井由区领导和站长承包,BC类井由员工承包。在管理上,我们规定各采油作业区,对A类井要求每天查看,对BC类井要每5天查看一次,查看包括对产量、含水变化掌握和分析。A类井生产出现异常波动达30%时,作业区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分析资料采取措施。原因不明要及时上报公司,措施作业资料必须当天反馈到公司。A类井的各项维护性作业施工,作业区管理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监督落实。A类井每2天化验一次含水,BC类井每3天化验一次含水。按时做好功图、液面资料的普测和重点测试。同时规定各计量站,对A类井每天要计量一次,B类井每两天计量一次,c类井每4天计量一次。及时录取电流资料,结合功图、液面等数据进行泵况分析,有的放矢进行憋碰泵、热洗、调参,对作业施工井做好质量跟踪。保证设备完好运转,减少无效停井。在奖惩上,我们要求建立完善油井分类管理台帐,按标准认真录取各项资料,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抓好注水而实现保级或升级。月度由作业区考核,季度由公司考核。C类井升为B类奖60元,B类井升为A类奖100元,10吨以上井实现稳产奖100元。对无油井分类管理台帐,管理不善降级的,无故设备停机的,B类井降为C类罚40元,A类井降B类罚60元。在考核上,我们规定公司地质办和生产办负责考核。作业区每月初对油井进行分类,拿出相应管理措施,做到一井一法,每月5日上交公司地质办和生产办。每月6日公司组织地质办、生产办,作业区三方共同研究每口井措施实施方案,制定当月油井分类表并下发执行。每月28日作业区要上报公司升降级情况,核实后进行奖罚兑现。去年以来挖潜措施增油5200吨,创效达207万元。

     以科技为先导,实施热洗清蜡系统工程。我们抓住油井油质含蜡高严重影响泵效,强制热洗会造成油层污染产量下降,这一对制约生产突出矛盾,对油井大力实施热洗清蜡防污染系统工程,取得较好增产降本效果。憋泵诊断法是以前引进的用于分析判断抽油泵工作状态的管理办法,我们又发现憋泵不仅能诊断泵漏失、杆管断脱等,而且能使压力表指针快速上升提高气、液体进入泵筒得到压缩,当快速放压时气液体积迅速膨胀上返,猛力冲刷泵上蜡块及砂粒等赃物使凡尔关闭灵活,同时冲刷泵筒、油管内壁和抽油杆,将依附的表面蜡迅速清除携带到地面,达到了清蜡目的。目前此法在该油田普遍应用,每月达500余井次,较好延缓了油井产量递减。新型防蜡分散剂井筒清蜡法。我们根据该油田油质含蜡沥清胶质和地温情况,现场取样50El井进行化蜡实验,并自行研制生产新型防蜡分散剂,加药后蜡呈分散细小颗粒分布于液体中,清蜡效果较好。包4井因热洗污染含水上升产量降低,运用此法加药后含水由90%降至55%,日产油由01吨升至24吨,仅这一口井每月增油60吨创效24万元。

     本井液热洗法。

     我们研究认为长期以来,油井热洗一直采用从联合站用车拉运热水进行热洗的方式,不仅花费大量车辆运费,而且由于是以外来热水作为洗井液,与本井液存在差异,容易造成油层污染伤害。因此摸索试验决定对含水80%以上的油井,采用本井地面罐加温作为本井液;对含水低于30%日产油10吨以上,热洗敏感性强的井了采用本井液;对热洗后含水居高不下容易被伤害的井,通过工艺流程改造,用高压软管连接储油地面罐和井口,采取地罐加温自身循环热洗。在这些井上常备250立方米大罐储备热洗液,用回收套管气加温减少耗能。目前已通过10余口井试验并推广开来。包3529井热洗前出油液量20立方米,热洗后出油液量提高到26立方米,而且化验含水平稳。提温降液法。我们通过现场摸索和热洗台帐分析,根据每口井结蜡特点和清蜡反排时问,量化每口井热洗用液温度、液量和热洗车档位控制,做到“一井一法”,把热洗液温度从摄氏65提高到75,最大限度减少了外来液及压力对油层的伤害。在保证产量稳定前提下,目前每月热洗井次由72井次降为58井次,洗井液由2700立方米降至1600立方米,热洗周期由86天延长到108天。

     今年上半年共热洗254井次,与去年同期对比减少87井次,热洗周期由去年75天,延长到现在的100天,热洗有效率由去年的95%上升到99%,热洗费与去年相比下降87万元。为提高作业质量,严格执行四级把关论证制度,共检泵作业122井次,一次成功率和作业有效率达100%,检泵作业周期从7个月延长到9个月。在低压低产井和长停井上做文章,运用液面跟踪法动态管理问开井,共有78口井实行间开,每天平均产油625吨。对长停井通过下泵、放喷提管、通井等手段努力挖潜,共有15口井捞油,2口井通井。我们抓住入冬前原油上产有利时机,在积极投入厂里掀起的“庆祝建厂20周年奋战50天劳动竞赛”同时,把冬季生产准备工作和El常生产组织结合起来,和明年的生产准备结合起来,立足做到“四早”夯实油田稳产基础。早在8月中旬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冬防保温检查评比活动的通知》,努力做到早检查、早计划、早整改、早实施完成。制定了《冬防保温工作计划预案》,内容包括各计量站采暖系统保温改造、油水井管网保温、联合站储油罐和各井站地面罐防腐保温,抽油机、电机、变压器、消防器材、阀门等各类机泵的保养,对储油罐进行清罐,对管线管网进行扫线,以及冬季生产所需物资材料的购置。制定了《冬季抗暴风雪应急预案》。给统计分析抽油机井生产现状,发现单井含水大于90%的有26口,单井产液量小于5吨的有22口。部分注水井因为地层吸水压力高,或者周围油井水淹严重,冬季需要停注进行关井扫线。在充分分析基础上,决定重点在“两低一高”井上大做文章,采取关井、问开和转电生产运行方式的措施,制定并实施了《冬季油水井关停并转减方案》。

根据稳油控水和合理降低电费的双重要求,采取稳步实施的办法。在今年第四季度已经筛选关井10口,抽改捞油井两口,新增间开井13口,使间开井数达到100口,其中延长问开时间25口井,使抽油机每天开井数从187口减少控制到175口以内,对比季度可减少耗电量40余万度。在明年第一季度中在增加关井6口,抽改捞2口,新增间开井10口,延长问开时间2口井,使间开时间达24小时的井增加到55口,抽油机每天开井数从175口减少控制在155口之内,季度对比可减少耗电量30余万度。共计实施关停并转减措施油井48口,同时冬季关掉水井62口,累计可节电100万度,整个方案实施完节约电费60余万元,各采油作业区、联合站和18个项目组,都制定编排了《冬季生产运行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冬防工作紧锣密鼓的全面展开。截止到耳前,已经完成地面罐保温33个,高架罐3座,地面管线安装电热带120口井2640,用废油管进行套管气联网3480,包15站、包16站、交2计、交3计的冬季采暖,三个联合站10台加热炉的除垢,基地采暖管线除垢,对停注注水井81条管线、96条回水管线、包1块至包一联总管线1条,都进行了扫线,打压清洗了包一联污水回水管线,包一联至科一联输油管线,3座联合站20个储油罐刷漆防腐,联合站所有消防井进行珍珠岩保温,更换了各井站配水问阀门130余个。到目前,我们的冬季生产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使各种设备都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为冬季生产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为搞好油井措施论证和Et常挖潜分析,使作业区管理层的生产决策更具有科学性,我们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尝试,经过多方对比,全面分析论证,持续开展了旬度“一井一法”“一井一策”分析活动,积极探索与区块、产量结构相匹配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加强技术与效益的紧密结合,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日常油井管理中收到显著效果。我们认识到,在采油管理中,最为直接地产出和消耗都发生在单井,抓住了单井,就等于掌握了产量与效益的主动脉,基于这样的立项思考,就把“一井一法”“一井一策”提上了工作日程。“一井一法“一井一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从生产管理角度出发,强调的是每口井的具体管理方法,大到根据构造、层系、井段、压裂、调补层,小到采取抽油、捞油、间开,以至调整防冲距、憋泵保守性措施。二是从效益角度出发,即单井效益分析,强调的是从效益的角度确定不同管理方式。具体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日常生产管理产出状况分析,二是开发指标综合分析,由地质室完成,三是各项费用吨油含量分析,由经营组完成。我们现在着重开展的是日常生产管理产出状况分析,参加的人员由公司主抓生产的付经理、生产办人员、地质办人员、站长和油井管理人组成,每旬度利用公司大生产会时间,要求携带全部生产资料,到站上的生产现场开展油井分析活动,这样使分析活动的技术,现场管理等方面搭配合理,“一井一法”“一井一策”旬度分析活动的开展,使我们不断对每一口井在冲程、冲次、泵深、泵径等生产参数上,能够进行合理调配,而且在地面流程建设,油井节能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地质人员结合油井的原油物性、地层特点适当的调整油井的生产方式,真证的实现了单井精细研究、精细管理、精雕细刻的“三精”管理。在“一井一法”分析活动中,我们还通过对低效益井的精细研究,扩大低效井中可捞油井的规模,增加了捞油产量。对目前不具备上进功性措施条件的低效井,通过分析地质人员进行优选分类,优选出具备捞油井况条件的油井改为捞油生产,同时积极与捞油队结合,对一些捞油难度较大的油井进行捞油试验。

     我们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挖掘公司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潜力,进一步强化奖励考核激励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深化细化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开拓节能降耗新领域。一是在节约用电上,年初公司都给各采油作业区、联合站等基层单位下发了节电措施计划,第一,增加了问开井数,实行了分时段间开法,今年共新增间开井41口,全年节约电费766万元。第二,增加了提管捞油的采油方式,全年共抽改捞21口井,节约电费87万元。更换节能电机25台,关停了负效益井7口,节电95万千瓦时。第三,减容增效,全公司大变压器改换成小变压器共14台,减少容量1000万千瓦时。交力格油田主变压器由3150万千瓦时减为1600万千瓦时,全年节约电费22万元。第四,减少单井油罐电热棒的使用,对包一站和二站的21口井由单井罐改为集输进高架罐,充分利用套管气统一联网加热管输,共减少电热棒40根,节约电费14-8万元,减少运费5万元。第五,科学合理调配注水量,关闭无效注水井,降低注水泵电耗,全公司注水量由过去每天1400立方米降至900立方米,电机由31千瓦改为26千瓦,今年节约电费438万元。第六,把科一联两台水套炉燃油电加热器进行改造,利用水套炉自身热水加热,停用了两台电加热器,全年节约电费92万元。第七,经过同通辽市电业局商议,非居民照明结算电费由原来按6%改为按3%收取,仅此此项全年节约电费24万元。此外,根据季节差别实行了间歇输油和冷输等。二是在节约燃料煤上,采油井站冬季采暖由燃料锅炉和电热板采暖,统一改为利用套管气联网进站采暖方式,停用了6台燃煤锅炉。三是在节约燃料油上,我们对科一联燃油水套炉进行了改造,利用锅炉回水进入水套炉给原油加温,停用了两台水套炉及其电机、水泵等辅助设备,全年节油600吨。夏季各区站间的输油,采取了冷输并延长净化油脱水时间,对原油脱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了日常脱水过程中的热能损耗,节约了燃料油。四是在其它方面,加大关停并转减的力度,今年关停了两座采油计量站,减少人员8人次,减少了动力和物资消耗。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修旧利废小组,合理运用激励机制,井站实行了“四单核算”制度,全员动脑上手,全年共节约材料费30万元。在成品油使用上,对主要耗用单位实行定额限量使用,全年可节约汽油1000公升

        322,我们从过去承包该油田的大港圣康公司接收以后,对我们管理的交力格油田来说,是从零开始艰苦创业的一年。当时的情景是,日产只有18吨,井场到处是油污,许多设备不能运转。经过我们近1年的努力,井场已经得到了环境治理,设备得到了维修,员工又搬进了新的办公楼,原油日产已经上到了40余吨,最高时曾经达到过65吨,并保持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为全公司实现原油超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首先,在生产管理方面,我们及时组织了油井恢复生产,接手后,我们对整个区块的故障井、长停井及非正常生产井进行了详细、认真的普查,并从中筛选出了首批12口有生产价值的油井,进行了第一轮的检泵工作。二是及时组织了注水井复产工作,为了尽快补充地层能量,减缓老井自然递减速度,先后筛选了两批共29口水井进行复注,从423510按时完成了注水井复注任务。三是加强了日常油井的挖潜工作,实行了油井ABC一井一策的管理,对间开井采取了动态问开,组织员工对23口长停井、边远井及长停注水井进行了放油帽工作,近一年来,通过放油帽130井次,仅此一项累计增油100余吨。在交一联重点开展了降输差工作,把单井含水化验改变成单车跟踪化验,使输差由原来的35%降低到了10%以下。对全区45口捞油井进行了摸排,结合试捞油工作,制定了合理的捞油周期,使捞油量由原来的日产两吨,达到了全年平均日捞油8吨。全区块共实施油井热洗48井次,与计划减少了30井次,没出现1次卡井事故。在安全方面,我们依次对交一联的消防系统进行了整改,共组织维修消防泡沫泵和注水泵5台、供水泵1台、水、源井流程1个,更换消防阀门配件4个,制作消防钥匙10个,消防泡沫箱1个,卸油台安装了防静电导线3付,更换了水套炉安全阀4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4个,使交一联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区块重新配备了各种消防器材40个,填置了各种消防器材5套,加高了地面罐烟囱7个,维修了安装配电箱门25个。拆除了危房一座,调换了烟囱绷绳12个,高压注水泵安全警示牌3个。还完善了地面罐、水套炉点火的安全作业票工作。

      整改了抽油机基础7个,从而使整个区块的安全工作有了保障。在环保方面,我们一是组织全区员工清理井场油污2万平方米,组织清理污水排放池油污1500立方米,挖了一级200立方米沉降池1个,清理联合站内杂草1万多平方米。二是组织采油站粉刷板房16座,组织员工栽树300余棵,种花100余株,平整出标准化井场25个,擦试抽油机35台,使井站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变。三是制作创建绿色井站各种图板和制度牌15套。四是改善了后勤工作,平整开垦出菜地1500平方米,改善了食堂火食。在经营管理方面。一是合理分解成本费用,接手后,我们首先把各种费用分解到站,承包到井,落实到每1个人,使全年各种费用都用在了刀刃上。二是在控制动力费上,由于接手前开井数只有20口,接手后平均每天开井35口,以及注水井的重新开井,使动力费迅速上升持高不下,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及时调整油井间开时间,调整注水井生产状态,从718开始把2台注水泵改为1台注水泵运行,使动力费从718日前的每天2万多千瓦时,下降到现在的每天11万千瓦时。三是在作业费用上,由于该区油井多为斜井,单井平均下扶正器130个,为减少这项费用的支出,我们加强作业井质量跟踪,结合单井不同情况,合理的减少了下扶正器的数量,部分油井已经由过去130个减少到了90个。截止到目前为止,今年全区共上各类作业46口,没有出现1起质量和重复修井问题。四是在控制材料费上我们采取了非生产用料不领或还领的方式,努力盘活库存,把不用的单井流量计,近5万元的资产进行了重新使用。队伍管理方面,我们针对原来员工技术差、思想素质较低等特点,从抓学习教育人手,制定了学习计划,通过培训考试等方法使员工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强化了劳动纪律,杜绝了睡岗、脱岗现象。建立完善了油气监察站,完善了车辆出行检查手续,完善了重点油井的红外线报警装置,完善了油井防护围栏,完善了单井罐上锁工作。结合创建绿色井站,制定和建立了各项制度和记录,规范了采油生产岗位的操作规程,使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向标准化管理迈进。

     我们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严格执行HSE管理体系和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坚持生产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创建“绿色”油区,全年实现了污染赔偿费为零的目标。首先强化环保教育,大力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板报、简报、标语、电视等宣传媒介和定期上环保教育课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全员实现了“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转变,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是做好污染预防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褥染预测、预防机制。结合生产实际,明确了井喷、管线穿孔、生活垃圾等6个污染源防治重点。这些污染点源,分别制定了《作业交接制度》等有关预防制度和措施,并狠抓这些制度的落实。在每一项施工前,都把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将各种污染点源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坚持加强施工井场的管理与污染治理相结合,增强环保工作的及时性。在油井压裂、蒸汽吞吐等作业过程中,作业监督员全过程跟踪,严禁产生落地油污,对产生污染的限期处理。针对地下管线老化、腐蚀严重的情况,严格巡线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线漏蚀现象。按照1,6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工业、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定点处理。每年都利用春秋两季,集中开展污染治理会战,确保了雨季污染不扩散,采取高垒、深埋、强堵等措施,对井场上的工业垃圾,对驻地的生活垃圾全面清理,实施规格化标准化“整容”。及时发现和消防污染隐患,针对各种潜在隐患,制定应急预防措施,对废水、废气物和固体油污进行控制管理,采取最佳办法解决。我们公司油管清洗厂,使用高温煮锅清洗油管,油管中残存的油泥和蜡被清洗出来之后,日久天长积存越来越多。头些年,原来局科尔沁公司管理这个油田的时候,一般都给了当地炼油厂。我们公司接管之后没有这样做,一直在想办法把这些油泥和蜡进行回收。曾经掺煤打成煤坯,但是总不干处理不掉。必须经过超高温才能融化,温度一低马上凝结成块状。由于非常难以顺利回收,一年多来,油泥和蜡的积存已经堆积如山,约有80余吨。今年10月初天气寒冷之后,我们领导班子经过反复多次研究决定,让科一联供给公司驻地采暖用的1台燃煤锅炉,拉运一些掺入燃料煤之中,经过1个多月的试验取得成功,既彻底解决了这个环保污染“庞然大物”,无法消除的老大难问题,又显著提高了燃料煤的燃烧效果。初步估算,每天至少能够节约燃料煤1吨以上,仅今年冬季4个月就可以节约燃料煤120余吨,按照锅炉房现在使用的原煤市价每吨292元计算,可以节约燃料费35040万元。目前,我们已经根据试验摸索的经验,制定执行了《对油管清洗厂油泥掺煤的有关规定》,规定了油泥和蜡掺煤的注意事项、规定了操作程序、掺入时间和掺入量,保证了这一项变废为宝之举一直坚持做好,并且推广应用到所有燃煤的采油作业区和许多井站,节能降耗的收效将更大。

加工新油种的生产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