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抛物面槽式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和热损失分析
1.1工作原理
自SEGS电站运营以来,主要有4种抛物面槽式集热器被该电站广泛采用,型号分别是:LS一1,LS一2,LS一3和LS一4。前三种采用导热油为传热介质,最后一种采用水为传热介质。其中,Ls一2集热器发展最为成熟,是SEGS电站主要采用的集热器,约占整个集热器场集热器的65%左右MJ。本文以坞一2集热器为例来说明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传热模型。
抛物面槽式集热器主要由抛物面反射镜、集热元件、金属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四部分组成的。其中,集热元件是实现光热转换的重要部件。集热元件由外壁涂有吸收涂层的金属吸收管(以下简称金属管)以及套在金属管外的玻璃管组成,两端采用金属密封头密封。玻璃管外壁涂有增透涂层,能够使绝大部分太阳光线通过玻璃管;内壁涂有防增透涂层,能够隔绝绝大部分热辐射能量。金属管与玻璃管之间的空间为真空区域。集热元件位于反射镜的焦线上,吸收反射镜反射的太阳光。太阳光进入集热器反射镜开口,经过反射镜的反射汇聚到位于焦线上的集热元件。太阳光线首先接触到玻璃管外壁,绝大部分光线在增透涂层的作用下通过玻璃管到达金属管。金属管吸收太阳辐射能温度升高,经过金属管壁的导热,与其中的导热流体进行对流换热,最终把太阳辐射能转化成导热流体的热能。
在实际运行中,随着时间变长,集热元件的真空区域可能进入气体。由于气体的存在,导致
1.2传热机理分析
根据集热器的结构,文献[2]绘出了传热热阻结构图,如图l所示。图中由太阳辐射光线

经槽式抛物面反射镜反射后到达金属管的热量Qi。在到达金属管表面后分为两股,一股为经过金属管壁传递至流体的有用热量Q。另一股为经过玻璃管向外散失的热量Q.。在经金属管壁向流体传递有用热量Q。的过程中,主要包括金属管壁的导热和管内流体的对流换热两个环节,对应的热阻分别为R:和R。;在经玻璃管向外散失热量Q,。的过程中,主要的传热环节有金属管向玻璃管的辐射散热、真空区域气体的导热和玻璃管与大气之间的辐射及对流散热,对应的传热热阻分别为R,心,R,和。当集热器处于真空工况运行时,不存在气体的导热热阻尺。
集热器运行时,由于反射镜加工工艺、驱动机构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进入反射镜开口的太阳
光线不能完全被反射镜反射到集热元件,造成集热器光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