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开始对“雾滴提升循环”方式进行研究。此法原理就是利用表层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所产生的焓降来提高海水的位能,再通过水轮机发电。据计算,海水从20℃降到7。C时,海水所释放的热能可将海水提升到125 m的高度。
中国台湾红柴海水温差发电厂计划利用马鞍山核电站排出的36—38℃的废热水与300 rfl深处的冷海水(约12 oC)的温差发电。铺设的冷水管内径为3 m,长约3 200 m,延伸到台湾海峡约300 m深的海沟。预计电厂发电量为14.25 MW,扣除泵水等动力消耗后可得净发电量约8.74 MW。该海水温差发电系统由台湾电力公司委托设计,初步设计已在1982年完成。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广州、青岛和天津等地开展温差发电研究。1986年广州研制完成开式温差能转换试验模拟装置,实现电能转换。1989年又完成了雾滴提升循环试验研究。目前,天津大学正在开展利用海水温差能作为推动水下自持式观测平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