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会员登录 申请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新能源汽车寻求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机会

发布时间: 2021-04-05     来源:

20213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本文以下简称为《纲要》)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纲要》草案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纲要草案中,交通运输是高频词汇。结合《纲要》中规划部署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日前表示,“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很大的挑战。” 同时陈清泰指出,我国汽车电动化进程不应依据汽车产业发展状况设定目标,而应当按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倒推各个时间节点的道路交通碳排放限值,折算出汽车电动化比例,并据此规划、推进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充电桩等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又庞大的工程,时间紧任务重。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带来了重要机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指出,汽车行业要加快向低碳、近零碳、零碳深度转型,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锻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板,补齐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把电动汽车打造成我国先进制造和低碳制造的亮丽名片。

一、            在我国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中,电动汽车的环保性一直存在争议。

“电动汽车只有使用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化石燃料时,才能真正做到‘绿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指出,要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排放进行监管,不仅要监管用户端的排放,还包括电池生产和回收处理等环节的排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认为,新能源汽车在生产和报废回收利用阶段与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相比并无优势,但在使用阶段,电动汽车的碳排放优势明显。按照2030年电动汽车渗透率20%测算,预计2030年减排量约为4.86亿吨。因此,提高清洁电力比例,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电池梯次利用,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必须与化石能源脱钩,把汽车电动化放在绿色能源基础之上。”陈清泰指出,未来的汽车将是能源互联网体系中的一个单元,是存储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当电网接近高峰时放电,进入低谷时充电,电动汽车将与可再生能源组成最佳搭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同样指出,电力与汽车交通两个行业需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相互支持、同步进行。促进电力与交通的融合发展,还需要提前布局、提前规划,加强沟通和协作。

二、            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寻求协同发展是减少碳排放的好方法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点是近零排放、发电间隙性以及发电过程中的“鸭形曲线”现象。电动汽车由于使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如果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电动汽车的电力来源,电动汽车既可作为电力系统消费侧分布式储能设施,调节电网用电负荷,消纳可再生能源,又可作为分布式电源反方向提供电力,削弱用电峰谷;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汽车使用阶段的零排放,对环境起到很好地改善作用,最终实现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的同时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电网的稳定性。

根据我国交通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在8时至17时时间段中汽车行驶的路程占到全天行驶路程的60%以上,这一阶段是太阳能最丰富的阶段,可以为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充电。假设太阳能每天生产电量43.8千瓦时,太阳能电动汽车通过太阳板可吸收20%左右,每天可储能8千瓦时至10千瓦时,可供电动汽车行驶大约70公里。在凌晨到5时这一阶段的行驶里程仅仅占不到2%,这一阶段风能是最旺盛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可以有效地利用风电,且在这一阶段电能由于没有消耗则完全被储备。

因此单方面发展电动汽车并没有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如果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能够协同发展,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相互促进作用,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发挥一个很好的调峰作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降低了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及排放量,为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创造可行的条件。

供稿人:东南大学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