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电力市场逐步呈现“双降双低”的显著特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相对低迷,发电装机规模增速居高不下,电力市场降点价、降利用小时、低电量增长、低负荷率的特点逐步凸显。同时,国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市场去产能的效应持续显现,使得煤炭保持在相对较高的价位,煤电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为此,基层发电企业则需要居危思危、认清形势,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对标为抓手,通过建立对标体系、对标找差距攻难点、对标严考核抓提升,提升全员的“对标”意识,不断促进企业全面“提质增效”,努力实现被动形势下的新突破、新发展。
一、 顶层设计建立对标体系
发电企业需要严格坚持“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在企业面临巨大市场挑战的关键时刻,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内外部形势,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攻坚的目标和方向,确定对标的方法和策略,做好顶层设计。组建对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对标管理;制定专项工作方案,通过企业年度工作会、月度例会和部门大会等方式进行全面宣贯和部署,从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围绕年度各项考核指标,及时建立对标数据体系,涵盖发电量、供电煤耗、标煤单价、单位发电成本等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关键考核指标,从区域先进对标、集团先进对标和行业先进对标,全方位、多角度对标找差距。此外,可以通过深入开展优化运行、“达设计值”活动和参加全国大机组竞赛等方式,深入对标查找不足,重在狠抓整改落实,及时兑现奖惩,确保对标管理有目标、无死角、无盲区,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 定期对标找差距攻难点
发电企业可以依托对标管理体系,定期召开指标完成情况协调会,及时对标各类先进指标,查找短板,调整赶超计划和具体措施,并重点盯办措施的具体落实。
1.安全管理方面。持续开展“杜绝违章”和隐患排查活动,通过安全生产数据的对标分析,深挖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纳入问题库,以生产早会、生产月度会和安委会等形式,从严从实抓好问题的整改和闭环管理;制定并实施《反违章行动积分管理及考核实施细则》,对全体员工实施违章积分管理,细化违章行为计分标准,建立员工违章记录和积分台帐,全面对标排名,提升员工遵规守法、规范操作的意识。
2.争发电量方面。通过网页、短信等方式,对照发电计划完成、区域同类型机组利用小时完成等,做到日对标、周分析、月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突破难点。此外,深入研读电力运行考核管理办法和电力市场交易政策,确保考核综合排名领先,并通过精细的电量测算、燃料成本分析、盈亏平衡点测算和边际效益测算,确保最大程度获得有效益的市场电量。
3.生产能耗方面,持续深入开展优化运行和“达设计值”活动,深入探索推进节能减排智能管理,抓住机组间的稳定工况横向对标和实时对标,及时提醒运行人员调整运行参数;针对每一个系统、每一台设备开展专题分析诊断,制定实施优化运行方案,高质量推进机组燃烧优化工作;开展指标竞赛和压红线运行,依托耗差分析系统,制定指标竞赛管理办法,提升运行经济水平;确定运行优化空间,建立运行优化模型,指定专人研读机组竞赛和可靠性评选管理办法,制定定期工作目录并开展热力实验工作,指导优化运行,努力在机组竞赛和可靠性机组评选中获奖。
4.在成本管控方面,探索实施燃料“三大项目”管理,推进燃料精细对标管理,提高装卸港效率,最大程度降低滞期费;加强市场研判,调整进煤策略,优化存煤结构,努力使标煤单价区域对标保持领先水平;强化预算对标管理,制定并实施增收节支行动方案,强化资本性预算刚性控制,杜绝计划外、预算外开支,把控融资到位节奏,加大还贷力度,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从严从紧控制非生产支出,全力压缩成本和管理费用。
三、 及时对标严考核抓提升
发电企业要将对标管理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党政主要负责人与各部门、各部门与各岗位分别签订“对标”责任状,全面落实对标责任,将发电量、入厂标煤单价、单位容量可控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的对标情况作为主体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岗位的重要考核依据;针对对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由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牵头,及时组织专题分析会,全面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纳入督查督办事项,重点盯办落实问题整改,通过对标找问题和补短板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时修订下发《抢发电量奖励管理办法》、《运行小指标竞赛奖励管理办法》、《生产指标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进对标工作的量化考核,鼓励和激发干部员工对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人人有指标,数数都对标,全面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确保各类指标均处于对标领先水平。
此外,基层发电企业在对标管理的过程中,要全面动态搜集系统、区域和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指标,立足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调整全面赶超计划,着力提升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重点增强成本领先、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依法从严治企和人才队伍等优势,从而实现全面提质增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