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管理局,共青农场、五九七农场、洪河农场、八五○农场、尾山农场、鹤山农场、克山农场、绥棱农场、四方山农场:
现将《2019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切实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实施。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办公室
2019年1月30日
2019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开展2019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2019年黑龙江垦区继续承担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是实施“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集成绿色高效技术,挖掘科技增产潜力,将小范围局部高产转变为大面积平衡增产;是推进质量兴农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社会化服务,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将传统的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的轨道;是实现效益优先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拓展多种功能,创响特色品牌,将低层次的“一次产业”升级为高水平的“六次产业”。
二、创建目标任务
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既是综合技术的集成,也是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变。2019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要做到“三个衔接”。
一是与结构调整相衔接。今年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巩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实施大豆振兴计划。
二是与轮作休耕相衔接。轮作休耕试点是中央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鼓励各管理局将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场与轮作休耕试点场统筹安排,发挥政策同向发力、技术协同攻关的作用,示范推广粮豆、粮油、粮肥、粮菜等轮作模式,加快构建绿色种植制度。
三是与基层党建相衔接。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落实落地,最终要靠农场、管理区、合作社等基层组织来实现。基层组织落实是否有力,党建至关重要。鼓励各管理局大胆创新,要优先选择党建搞得好的农场作为示范场,农场要优先选择党建搞得好的管理区作为核心区,政府购买服务要优先选择党建搞得好的合作组织来承担,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的执行力和带动力。
三、创建内容
今年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任务,主要是“四全”:
(一)“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集成。集成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各环节绿色节本高效技术。每个创建农场要总结1-2套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
(二)“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探索应用“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
(三)“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打造。推行“龙头企业+核心区”“合作社+核心区”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提升产业融合水平。
(四)“全县域”绿色发展方式引领。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在创建区全面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技术,示范带动全场种植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要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成立以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董事长为组长的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详见附件1、2),同时聘请首席专家成立专家组(详见附件3)。各级必须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部门。要严格考核,强化责任,跟踪问效,确保任务到管理局、措施到农场、项目责任到人、关键技术措施到农户到地号。各级农业、财务部门要制定细化实施方案,科学确定项目农场、创建作物、创建内容、创建目标、补助方式等内容,确保创建任务落实。项目农场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专家组,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总局工作方案抓好各项措施落实(详见附件5、6)。项目农场工作方案电子版,经管理局农业局把关后,于3月10日前上报总局农业局备案。
(二)强化指导服务。总局聘请省内和垦区内著名专家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首席专家,继续实行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功夫要下在主要农作物品种创新、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绿色有机种植、旱作农业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农药安全施用、农业“三减”、农业管理信息化以及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农业”、水稻大棚二次利用发展食用菌、典型示范等方面。由首席专家组建技术团队,科学指导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采取媒体传播、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宣传、典型专题片等形式,做实模式攻关、典型示范和培训观摩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的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建立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开展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产品销售、测产验收等全过程指导,帮助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关键技术入户到田。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应紧密配合积极开展好科技攻关、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确保项目组织领导、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到位。
(三)强化日常管理。各级要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纪律,严格遵守相关规矩,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要严把资金支出关,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严格资金使用范围,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做到10月底前使用到位,且专款专用。所在农场农业、财务、审计部门要成立联合工作组,对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物化投入补助。对运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二是社会化服务补助。对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三是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健全工作档案,将创建工作的相关文件和影像资料归档立卷,以备查阅。
(四)强化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验收和宣传。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农〔2008〕82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油料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农〔2008〕127号)要求,采取农场自测、管理局复测、总局抽测的方法,认真做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测产验收和结果上报工作。科学组织测产验收工作,做到严格测产标准,规范测产程序,积累好原始材料,数据真实有效。充分利用好《北大荒日报》、农垦广播电视台、北大荒网等媒体,开展好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工作,尤其是及时总结宣传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典型单位新成果、新做法、新经验等。要统一规范项目标牌(详见附件7),明确创建作物、创建目标、技术模式等内容,宣传创建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五)强化监督和考核。总局将适时组织开展管理局间、农场间交叉督导检查。各农场要按照工作月历(详见附件5),加强跟踪调度,及时掌握实施进展。管理局要加强对项目农场督导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结束后,由农场农业科进行自评,提交自评报告,自评结果经管理局农业局复核同意后,报总局农业局。总局农业局按照考核评价表(详见附件6),对总局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包括相关证明材料)于12月10日前报送农业农村部。同时,各管理局要对全年各项目农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于11月15日前,由农场报管理局把关后将电子总结报告报送总局农业局。总局农业局联系人:霍立君、赵建刚;联系电话:0451-55198028、5519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