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为改善室内温度环境,其冬季普遍采用集中供暖. 然而,针对高校校园建筑采暖来说,由于校园各供暖房间的功能性各异,使用时间的不一致,其需要满足的供暖时间和温度也不一致.传统的集中供暖设备没有自动化温度调节装置,只能通过手动调节管道阀门来实现粗调节,温度控制困难,且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电采暖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采暖方式,与传统热水采暖相比,该采暖方式具有环保、节能、经济、安全等优点。本文拟对东北地区校园建筑电采暖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分析,探讨其效果和节能性。
1 运行测试
1.1 测试目的
对采用电采暖系统的东北地区某高校校园建筑供暖运行状况进行测试,分析其运行效果,探究其节能性。
1.2 测试对象
选择已全面采用电采暖系统的东北地区某高校校园建筑为测试对象,其系统运行方式为周期性间歇运行,周期 2h。具体测试对象为该校土木实验楼五层某实验室,其建筑尺寸 13 450( L ) mm × 8 000( W ) mm × 3200( H ) mm,建筑面积 107.6m2,设有 5 扇外窗,每扇外窗尺寸 1 700( L ) mm × 2 200( H ) mm,朝向:南,室内设置 CVM3 型硅晶电暖器 5 组,每组额定电功率 1 200W。

2 测试数据及分析
本文测试期间为2016 年 11 月 23 日和 12 月 27 日,测试间隔设置为每30min进行一次数据记录。现选室外温度有明显不同的6d进行数据整理,对比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和累计电功率的变化曲线见图 2 至图 7。
由于电采暖系统的运行方式为供电 2h 断电 2h 间歇式供暖,故图中累计电功率曲线呈现不变与递增交替变化.由数据整理分析得出:
(1) 当室外温度相对较高时,见图 2 和图 3。 0:00~9:00,室外温度为1昼夜中最低的时段,室内温度随电采暖系统间断性升高降低交替运行而变,维持在 13℃~16℃;在 9:00 ~16:00 即室外温度相对较高时段,室内温度维持在14℃~18℃;在16:00 ~ 24:00 即室外温度平缓下降时段,室内温度呈整体下降趋势,约维持在15℃上下浮动;

(2) 当室外温度有些下降时,见图4、图5和图6。在0:00~9:00,室内温度维持在12℃~15℃;在 9:00~16:00 即室外温度相对较高时段,室内温度维持在14℃~18℃;在16:00~24:00 即外温度平缓下降时段,室内温度呈整体下降趋势,约维持在13℃~ 15℃;

(3)当室外温度相对很低时,见图7。在0:00~9:00,室内温度维持在10℃~13℃;在9:00~16:00即室外温度相对较高时段,室内温度维持在13℃~16℃;在16:00~24:00即室外温度平缓下降时段,室内温度呈整体下降趋势,约维持在11℃~13℃。

3 结语
分析表明,如采用单一的系统运行规律,在室外温度发生明显升高或降低时,室内温度无法很好地控制在适宜师生上课的温度范围内。此外,校园公共建筑中有些实验室或教室使用时间比较集中,在长时间不使用期间,如供暖设备仍正常运行,将导致不必要的电能消耗。综上,东北地区校园建筑电采暖系统的运行应结合室外温度的变化,适当调整其运行时间。同时,根据各供暖房间的功能性、使用频率及集中使用时间等因素,调整各供暖房间系统运行的时间和规律,以实现既保证合适的供暖温度又节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