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由常州大学的黄维秋、赵书华、周昊、钟璟、吕爱华、张炳生、马燕文、王红宁
等人完成。
项目简介
本项目涉及石化、石油、化工等行业以及日常人居环境中的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等科学技术领域。这些行业经常排放出大量挥发性有机气体(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尤其是油气最为突出。这些有机废气经常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宝贵资源浪费及经济损失。为此,本项目研究有机废气的排放规律,并重点开发有机废气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技术内容:
① 从理论、实验、数值模拟、软件开发等方面,系统研究有机废气的排放规律,为开展有机废气的治理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数据,并提出了适合有机废气资源化的投资方案。
② 在系统研究多种吸附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有机废气回收的吸附剂筛选标准,并采用分子设计手段,制备出疏水型介孔SiO2 囊泡功能吸附材料。
③ 考虑到环保指标日益严格,以及面向不同VOCs 组成与浓度,开发出“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吸附法”等有机废气资源化工艺。之后,对吸收塔、吸附塔、解吸塔、回收塔、三元复叠制冷系统、冷箱、PLC 控制系统等单体进行了结构优化,还从成套设备进行了集成设计及优化,最终实现系列化、产业化、工业化。
特点及技术经济指标:
① 研究成果包括构建了完整的有机废气排放规律的应用基础研究理论体系和有机废气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② 作为一个以环保技术开发为主的研究项目,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有机废气的污染,保护环境;还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发生火灾危险性,有利于安全生产,并回收了宝贵的资源,从而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③ 开发出高效、低能耗、无人值守的有机废气资源化设备,并面向不同应用领域,形成系列化、产业化。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④ 污染源固定排放点周围大气污染净化率≥98%(对油品储运,净化率≥99%);
⑤ 对有回收价值的化工污染物,VOCs 回收率≥95%(对油品储运,油气回收率≥99%);
⑥ 油气浓度排放指标可控制在10g/m3 内,优于国家标准的25g/m3。
促进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
本项目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创新点明显,科技水平高;项目成功产业化,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力促进我国有机废气治理及资源化的迅速发展;项目在我国广泛使用,效益显著,为国家经济建设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社会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社会反响好。项目的开展也有力地推动了人才的培养。